電池世代: 突破太陽能間歇性

By Erica
2022年4月21日
隨著各國逐漸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,近年來再生能源的使用需求激增。
而在眾多再生能源中,太陽能擁有兩個與眾不同的特性: 技術門檻親民與分散居家型態。根據一份2019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民調,基於以上兩個優點,2016年起考慮安裝太陽能板的屋主已提升40%。
然而,儘管大眾對於太陽能的接受度已明顯提升,但太陽能的間歇性仍是一大限制。
此篇文章中,我們將探討此議題及相應解決辦法。

星生能源建置於StorHub(新加坡倉儲公司)9座倉庫上的太陽能設施
能源市場重整-太陽能的興起
近年來太陽能的增長速度,為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帶來一線曙光。根據一份美國太陽能產業公會調查,在過去十年間,太陽能產業的平均年增長率高達42%。快速增長的背後包含許多因素,如建置成本降低、技術進步、供應鏈管理優化等。
然而,儘管太陽能普及速度快,但不可否認的是其間歇性為主要限制,因為太陽能太受制於天氣,需日照充足才能有良好發電效率,而晴朗天氣可能與能源使用高峰期不一致,進而導致電力供需問題。
故為了讓太陽能可以發揮最大效益,必須找尋方法將電力儲存起來,以供高峰期使用,而其一解決辦法就是使用電池儲存。

全天候綠能
儲能電池技術無疑是減碳成功的關鍵之一。簡單來說,儲能技術能打破時地限制,優化電力運用,強化不間斷能源供應,同時改善電網效能並提升容量。隨著現今能源供應越趨低碳或無碳化,儲能系統能改善調度性、平衡電力負載以滿足能源需求。
根據一份國際再生能源總署報告,說明儲能技術能運用在各電力行業,從電動車、表後應用到公用事業,這些電池容量可能高達數百兆瓦,能用於幫助調節電網擁塞和停電時的系統支援。

星生能源位於新加坡馬西嶺巷 2.4 MWh的儲能系統
儲能系統電池種類
1. 鋰離子電池鋰電池首次商轉於1990年代,最初是設計給小型消費品如手機使用,近期已發展為大規模儲能系統或電動車使用。至2017年底,電動車用鋰電池組成本已降到US$209/kWh,使用壽命約10-15年,據彭博預估,2025年鋰電池成本將低於US$100/kWh。
鋰電池是現今主流的儲能型式,運用於全球9成以上的儲能市場。相較於其他儲能型式,鋰電池擁有輕量化、能量密度高等特性。未來創新趨勢將使用矽代替石磨以增加容量,作為下一代鋰電池的發展方向。
2. 鉛酸電池
鉛酸電池可說是最早被運用於儲能的電池技術,但因其能量密度低與使用壽命短的特性,並未普及。鉛酸電池過去曾被運用於電動車上,但現今幾乎已被鋰電池取代。
3. 液流電池
液流電池的技術形式早已受電力行業認證,大多數分析師一致認為,在大型公用事業部署時,他們非常適合長時間能量輸出,且零組件退化率低。
與市場上其他儲能技術相比,液流電池的壽命長達30年,取決於電解質的化學特質。儘管液流電池前期投資成本高於同規格的鋰電池,但就長期 20-30 年總成本來看,他們則極具競爭力。除此之外,隨著科技進步與製程效率提升,未來的建置成本也將會逐漸下降。
4. 固態電池
在大型電網儲能應用上,固態電池比起鋰電池具有更多優勢。因固態電池包含的固態電解質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,較鋰電池中的液態電解質更不易起火,且更加輕量化及安全性高,非常適合運用於大型電網。
然而與鋰電池技術相比,固態電池因普及度不足,故目前技術較昂貴,而快速增長的鋰離子生產則帶來了規模經濟,這都將造成固態電池在未來幾年內,很難與鋰電池相匹敵。
5. 氫燃料電池
儘管充電電池已普遍使用於再生能源儲存,但皆僅限於短期儲能,針對長期儲能需求(過夜或季節性)最好的解決方案則是氫燃料電池,但許多國家因缺乏氫燃料電池的基礎設施,而導致其發展受限。
就在去年,澳洲工程師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家用集成混合氫電池,該電池與屋頂太陽能結合,為住宅和商用建物提供可靠且持續性再生能源。
氫電池系統的工作原理,是使用電解器將屋頂太陽能電池陣列的多餘電力轉化為氫氣和氧氣,以分解水並將氫氣以固態形式儲存在氫化銀罐中。當需要電力時,儲存的氫氣通過燃料電池重新充電以供使用。
儘管氫電池確實比傳統鋰電池更具優勢- 例如氫電池的使用壽命是鋰電池的三倍,但氫電池技術仍處於儲能行業的創新階段。因此,基於基礎設施與商轉度的缺乏,氫電池的價格很高,約為傳統鋰電池的三倍。
星生能源儲能系統
2020年,星生能源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(NTU)、瓦錫蘭集團(Wärtsilä-全球能源與海洋技術領導集團),共同參與了一項公用儲能系統的測試專案。此專案使用瓦錫蘭集團設計供應的鋰電池,在新加坡馬西嶺巷的變電站部署了 2.4 MWh的電力儲能系統。
星生能源作為此測試案的主要研究者,負責整體儲能系統的安裝管理與運營。南洋理工大學作為共同研究夥伴,則使用機器學習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,以建立模型來預測電池健康和安全性。
此專案將評估儲能系統在炎熱潮濕環境下的表現,也是第一批此類型測試專案之一,未來數據將提供新加坡都市建置儲能系統時,針對空間與安全問題上評估使用。

星生能源未來將建置於印尼廖內群島的太陽能系統藍圖
2021年10月,星生能源與多家企業聯合簽署合作備忘錄,將共同開發位於印尼廖內群島的太陽能系統7GWp,而當月稍早,星生能源剛發布一項印尼巴淡島的2.2 GWp水上型太陽能開發計畫。此計畫容量堪稱是東南亞最大的跨國綠能項目之一,將幫助新加坡和印尼實現永續發展目標。
計畫並附帶多個儲能系統,總容量超過12GWh。此項目目標為新加坡和印尼提供1GWh的持續性低碳潔淨能源。
伴隨再生能源普及與電網持續進化,為儲能技術帶來無限可能; 而大眾的綠能接受度、電網優化、及傳統電廠退役皆有助於未來儲能系統的發展。相信未來隨著再生能源的使用率提升,儲能與能源管理系統將是銳不可擋的趨勢。
訪客中心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