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生能源台灣三周年專訪

By Erica
2021年10月21日
今年是星生能源台灣三歲生日,先說聲生日快樂!
我們團隊從2018年開始耕耘台灣太陽能市場,至今已過了三個年頭,從一開始陌生探索累積經驗,到現在最快能於一個月內完成系統建置,這段期間我們團隊成長迅速,同時兼顧項目品質與效率!
以下是我們2018-2021這三年的重要里程碑:
• 2019/3屏東大排 (3.3MWp) *星生能源在台第一個項目
• 2020/4龍華科技大學 (473kWp)
• 2020/8啟文國小 (293kWp) *星生能源在台首座太陽能車棚設施
• 2020/9環拓科技 (950kWp)
• 2020/11「2020綠色企業金傳獎」*星生能源在台首獲企業社會責任(CSR)獎項肯定
• 2020/11禹青企業 (993kWp) *星生能源在台首位食品業合作夥伴
• 2020全年案場累計 (8MWp)
• 2021重點地面型案場 (2.7MWp)

「2020綠色企業金傳獎」 星生能源在台首獲企業社會責任(CSR)獎項肯定
趁此三周年機會,我們也採訪了台灣團隊的兩位營運負責人- 偉斌與明志,現在就一起來聽聽他們有哪些感觸吧!
1. 星生能源在台三年,印象最深刻的專案? 原因為何?
偉斌: 屏東大排。大排系統是我們在台第一個專案,從我們2018年正式進入台灣前即開始籌備,因建設基礎特殊,非一般典型屋頂或地面型專案,所以對我們來說也極具挑戰性。建設過程中雖遭遇許多困難,如建設工法調整、偏遠地區物料運送、工期遞延等問題,好在最終皆順利克服,如期完工。明志: 屏東大排。因大排是我們在台第一個項目,總容量3.3MWp,對首次進入台灣市場的我們而言,容量相對不錯,且大排非一般傳統屋頂或地面型案場,對星生能源來說也算是一項新的建設里程碑。

屏東大排(3.3MWp), 星生能源在台第一個項目
2. 星生能源在台過去三年來的感想?
偉斌: 很有趣! 透過這三年來經營台灣市場的時間,有機會跑遍全台灣(疫情前),從工廠、學校、農地到山區,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新鮮的體驗,也讓我更加了解台灣這塊土地。明志: 我認為三年前星生能源決定進入台灣市場,是集團一項很重要的決定。因原先集團對於台灣市場是否能接受外資抱有遲疑,但實際操作後發現台灣對於產業相當扶持; 另因搭上能源轉型熱潮,正值綠能推動期,這點也與我們集團價值不謀而合。

啟文國小(293kWp), 星生能源在台首座太陽能車棚設施
3. 台灣市場不同於其他市場的特殊點或困難點?
偉斌: 台灣電力制度屬FiT市場,現今在全球已是少數,伴隨未來電力市場開放趨勢,我預估五年內台灣也將朝此方向發展。雖然台灣在再生能源發展上起步較晚,但隨著政府年初宣布2050年淨零排碳目標,我相信將持續吸引更多投資者進駐,創造更多商機。明志: 在剛開始進入台灣市場時,我們確實在風土民情上花了一些時間適應,但隨著建置經驗累積,目前已十分熟悉整體市場操作。

禹青企業(993kWp), 星生能源在台首位食品業合作夥伴
4. 星生能源台灣未來5年的規劃或願景?
偉斌: 台灣為我們集團十分重視的市場之一,我們目標成為綜合型再生能源方案領導者。我認為台灣電力市場的DNA與新加坡極為類似,如語言、經濟結構、能源服務等,伴隨未來電力市場開放趨勢,我們期待能帶進更多能源服務與台灣分享。我們十分樂見電力市場的開放,相信透過多元競爭,消費者將能享受到更優惠的電價,回饋於民眾。明志: 台灣電力市場隨著未來FiT制度的淡出,將逐漸轉型成民營競爭型態,所以我們期待未來不論是建置容量、團隊都能持續擴大; 帶動新市場整合並導入多元能源服務,讓星生能源更加成長茁壯。

偉斌與明志也在訪談中提到,學術機構將是未來一年台灣團隊的建設重心之一,目前我們在全台國中小,太陽能建置容量已累計達10+MWp。未來我們也將持續耕耘此領域,期望透過實質的綠能建設,支持台灣的永續教育,這也是我們集團的核心價值之一。
訪客中心: